人民日报刊文:政策接地气 才能真落地
于彩欣
本地资源、人民日报市场需求、刊文群众心声是政策我们规划产业、制定政策的接地依据。政策接地气、落地重实际,人民日报干部群众才能想在一起、刊文干在一起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彦琥硕镇沙日嘎达巴村村民张玉珠最近笑得合不拢嘴,政策“今年春天我们进行了技术改良,接地现在收获了102只羔羊,落地这改良率确实喜人。人民日报”
乡亲们忙了一年、刊文盼了一年,政策有了收获,接地我们看在眼里,落地心里跟着他们一起高兴。
我所在的巴彦琥硕镇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的乡镇,资源相对匮乏,肉羊养殖一直是镇里的主导产业。可是,受到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集约发展合力不够等问题的影响,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经过走访村民、调研市场,我们反复评估后决定调整产业结构,走“舍饲圈养、少养精养、集中改良、短期育肥”的路子。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们推广改良品种,争取达到两年三产、一产多羔的效果。另外,村里党员积极改进玉米种植技术,解决畜草矛盾问题。
政策接地气,才能真落地。目前,全镇肉羊存栏已有12万只,改良率已达70%以上。算算账,去年仅此一项,村民人均纯收入就有1.76万元。如今,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经济条件好了,村居环境也不能拖后腿。我们引进环保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垃圾处理厂,推行“户清运、村收集、企业转运”的处理办法,解决了农村牧区垃圾处理问题。与此同时,针对环境治理力量薄弱问题,我们整合了11个嘎查(村)党组织、群团组织、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共同推动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促进产业发展、整治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如何制定政策、统筹协调是一门大学问。在巴彦琥硕镇工作的3000多个日夜里,我深刻体会到,本地资源、市场需求、群众心声是我们规划产业、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接地气、重实际,干部群众才能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知识)
- 今日24时成品油零售限价或下调 加满一箱92号汽油或节省7元
- 非洲想要干一件“10万+”的大事
- 总统辞职 副总统被罢免 也门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 荣耀Play 6T/Pro入网天翼产品库:最高配科天玑810
- 邮储银行致力打造优秀“财富管理银行”
- 挑衅一中原则? 台媒炒美众院议长佩洛西将窜访台湾
- 绿地积极助力赣州市高铁新区建设 快速推进城际空间站项目
- 深圳:支持优质金融科技类企业上市融资
- 8月新势力交付榜:传统车企高端品牌反击 理想等新势力掉队
- 半月谈:豪华酒店做隔离?秀“关怀”不宜太“卷”
- 上海:防疫保障临时通行证须从严发放 违反规定将严肃追责
- 第17虎!青海省委常委李杰翔被查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
- Sensor Tower:3月份38个中国厂商入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