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征求意见 明确准入门槛规范产品内容

本报记者 苏向杲
9月30日,险企记者获悉,参个产品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于9月29日向各银保监局、人养保险公司下发《关于促进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关事项的老金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制度征求准入其中明确了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相关业务的明确门槛准入门槛、产品规范等重点内容。规范
受访专家认为,内容《征求意见稿》的险企发布有利于保险业发挥自身优势,深耕养老金融。参个产品
险企参与应符合六项要求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保险公司可经营个人养老金相关业务的人养六项条件。包括:上季度末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实收资本)的老金75%;上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上季度末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低于100%;最近3年未受到金融监管部门重大行政处罚;具备完善的制度征求准入信息管理系统,与保险行业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实现系统连接并按相关要求进行信息登记和交互;银保监会规定的明确门槛其他条件。
“准入要求奖优罚劣,规范引导行业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记者表示。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相比《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要求由15亿元提高至50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下限由100%下调为75%。从这两项指标来看,受益此项政策的将是一些大中型寿险公司。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对记者表示,从定量指标看,目前有资格经营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公司或不超过30家(截至2021年末,寿险公司与养老险公司合计84家)。设定经营门槛有利于行业集中优势资源参与个人养老金市场,但或会限制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因此,可适当降低险企的经营门槛,以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
朱俊生进一步表示,个人养老金产品除了享受税惠,在产品形态上需要满足一些监管要求外,在监管层面与其他寿险产品并没有本质区别,对经营主体资格限制不利于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跨业竞争。此外,最近几年寿险市场增长低迷,行业亟待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而降低经营门槛,有利于市场主体推动业务转型,走出增长低迷困境。
保险产品期间不短于5年
从产品来看,《征求意见稿》提到,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养老保险包括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以及银保监会认定的其他产品,并符合以下要求:保险期间不短于5年;保险责任限于生存保险金给付、满期给付、死亡、全残、达到失能或护理状态;能够满足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交费灵活性要求;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针对“保险期间不短于5年”的规定,朱俊生表示,一方面,体现了强化养老保险产品长期属性的监管导向;另一方面,也没有对保险期间设置过长的规定,有利于不同行业在大致相同的规则下公平竞争。
周瑾补充,上述规定有利于防止产品异化、经营短视和扰乱市场等行为发生,有利于保险业发挥自身优势深耕养老金融。此外,险企在与其他金融行业开展竞争时,要立足自身优势,注重长期资产配置,结合储蓄理财和风险管理功能,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深化客户经营。
朱俊生建议,保险业可发挥产品、分散“长寿风险”、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等独特优势,提升长期养老资金投资收益率。目前,养老保险资金尚存“长钱短用”问题,长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我国大型保险资管机构对承担风险的经济激励和责任不匹配,造成保险机构通过期限溢价、非流动性溢价和信用下沉等方式追求更高投资收益的动力不足。因此,保险机构要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拉长考核期限,优化绩效考核体制,完善对承担风险的经济激励和责任匹配机制,倡导长期投资理念,提升投资能力,提高投资回报。
在保障参加人权益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与参加人签订保险合同时,应就以下事项专门做出说明:个人养老金制度及其税收政策;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以下简称资金账户)管理要求;保险行业平台信息管理要求。此外,保险公司应与参加人单独签订保险合同,并在公司相关信息系统中对该合同做出明确标识,不得接受其使用个人养老金为他人投保。
银保监会表示,将与相关部门平稳有序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衔接。试点保险公司应加强政策解读,做好相关服务,保持业务经营稳定。
相关文章
- 11月21日至23日,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在以“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推动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加快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2025-07-09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期持续遭遇冬季风暴侵袭,截至当地时间1月8日,超过56万户家庭和企业断电。自1月1日以来,冬季风暴已导致加州至少6人丧生,其中包括一名儿童。美国国家气象局警告,新一轮强风暴天气将于92025-07-09
- 转自:证券日报2023年伊始,多部门释放扩投资、稳增长的积极信号。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们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2025-07-09
202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位民营企业家入选,竟有三人做新能源!
来源:赶碳号科技1月6日晚间,有着中国经济界奥斯卡之称的“2022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在京揭晓,给这个寒冬增加一些暖意。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董事长丁雄军、中泰集团董事长王洪欣、浙江海港集团董事长毛剑宏、2025-07-09ST冠福(冠福股份)股票索赔案终审胜诉,律师提示最新索赔条件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发起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 微博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能2025-07-09- 2023年1月6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的“第七届新金融论坛”在京举行。瞭望周刊社党委委员、瞭望智库总裁王建军代表主办方致辞。来自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科技部、银保监会、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参事室、中国2025-07-09
最新评论